數十年的蓬勃發展,造就出粵港澳大灣區商業房地產市場的繁榮,而這股熱潮將延續下去并擴展至深圳和廣州等主要城市以外的地區。根據仲量聯行的數據,深圳甲級辦公樓市場預計在未來五年將由2019年約700萬平方米增近一倍至1,400萬平方米。
今年2月國務院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互補職能和優勢。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和肇慶亦被列入大灣區發展規劃內。
仲量聯行華南區研究部總監曾麗表示:“深圳和廣州這兩個大灣區內最大的中國內地城市將進一步進行經濟轉型,沿價值鏈上行,期間辦公樓市場將受惠于企業增加投資以及在這兩個城市增設分公司。”
大灣區內快速的發展步伐將為眾多積極擴展業務的企業帶來壓力,令他們更有必要吸引和挽留人才。
仲量聯行香港研究部主管馬安平表示:“辦公樓建筑的設計和建造需要滿足未來的勞動力需求。發展商不僅應考慮建造綠色建筑,設計上亦應顧及租戶的健康和幸福感。”
深圳及廣州將進一步吸引國內外資本
從仲量聯行對大灣區企業進行的調查結果看來,約三分之一企業認為深圳未來5到10年內對其業務最具商業潛力。在騰訊、平安、招商銀行等國內巨擘推動下,深圳已成為中國高科技、尖端制造業和金融科技領域的據點。
深圳也一直對外資公司具有吸引力,《財富500強》企業中包括沃爾瑪(Wal-Mart)、蘋果 (Apple)及亞馬遜(Amazon)等近300家企業已經在深圳進行投資或經營業務。
深圳和廣州服務業的持續發展將進一步吸引國內和海外資本。在不久的將來,大灣區內的辦公樓庫存將大幅增加,滿足市場預期對辦公樓的需求增長。根據仲量聯行數據,大灣區預計未來五年將提供2,200萬平方米辦公樓空間。
盡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引來外國投資者興趣,但至今大部分跨境房地產投資主要限于區內三個最發達城市。根據仲量聯行的數據,香港、廣州和深圳自2009年起吸引跨境房地產投資占區內總額的85%。
馬安平表示:“僅這一點已顯示大灣區的房地產市場仍有龐大尚未開發的投資潛力。”
交通運輸完善帶來更多機遇
馬安平表示:“大灣區內交通系統日漸成熟,將有助促進部分尚未開發的潛力,尤其是高鐵網絡沿線以運輸基建牽頭發展的地區。”
廣州火車南站周邊的房地產市場,以及深圳福田區和南山區已受惠于廣深港高速鐵路(XRL)的通車。根據仲量聯行的研究,由于各地交通連接更完善,深圳的后海區和前海區及廣州的琶洲區未來五年對辦公樓的凈吸納量和租金均將穩步上揚。
來源:仲量聯行